经外奇穴名。见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肩髃穴与云门穴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。主治肩臂痛不举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即烫火伤。详烧伤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而命名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季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阴之筋,……其病足大指(趾)支内踝痛,转筋痛,膝内辅骨痛,阴股引髀而痛,阴器纽痛,下引脐两胁痛,引膺中脊内痛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
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滑胎证型之一。孕妇平素血虚,有滑胎病史,怀孕后阴血益虚,胎失滋养。症见神疲无力,面色淡黄,或有浮肿,腰痠腹痛,甚则阴道流血,以致胎动欲坠。宜补血益气,以防滑坠。方用胎元饮(人参、当归、杜仲、芍药、熟地
见《普济方》。即木芙蓉叶,详该条。
见艾卷条。
病名。又名注夏。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一。《时病论》:“疰夏者,每逢春夏之交,日长暴暖,忽然眩晕,头痛,身倦,脚软,体热食少,频欲呵欠,心烦自汗是也。”治宜益气阴,消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