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血寒经行后期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《聿修堂医学丛书》之一。7卷。日本·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,作者采辑从成无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结合个人的心得,逐条阐析《伤寒论》原文。其原文则依宋·高保衡、林亿校订本,考核比较精详;方解部分除选注
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:“喉之两旁生疽如何?曰:此名夹疽,属手少阴心经,足太阴脾经,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。”症见咽喉两旁肿起,饮食难咽,疼痛甚剧,或口臭便秘,身发寒热等。治宜解毒泻火,消肿利咽
由寒湿侵袭所致的慢性痹证。因寒邪使气血凝泣不通,湿邪又粘腻滞著不移,两邪相合,可致肌肤疼痛、关节挛痹,并有痛处固定、病程缠绵的特点,故名。
针法著作。承淡安等编。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。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学纲目》。指惊风而挟有痰者,临床特征为在惊厥发作的同时,眼黑而气短促。多因肺为火热所锢,痰气郁结,风木鸱张,所谓“金囚木旺”所致。宜以熄风豁痰为治。如羚角钩藤汤加减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改斋。履籍不详。擅长小儿科,著有《保婴直指》(佚)、《痘疹玄机》四卷。对于痘疹,主张不泥守前人的方剂,应当根据人的气血虚实寒热以及痘疹的多少轻重等不同情况,灵活施治。
经穴名。代号LR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悬泉。属足厥阴肝经。经(金)穴。位于足背内侧,当内踝前方1寸,胫骨前肌腱内侧缘凹陷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一说“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”(《灵枢·本输》)。布有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载:“上纪者,胃脘也。”王冰注:“谓中脘也。”后《类经图翼》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。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丹阳(今江苏丹阳)普守寺僧人。精通医术,尤精脉诊,名闻天下,当代名士写诗赞颂者甚多。门徒道渊亦以医闻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