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。清·许豫和撰。刊于1785年。七种中除《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》为明代翁仲仁原作、由作者注释外,其他有《橡村痘诀》、《痘诀余义》、《怡堂散记》、《散记续篇》、《小儿诸热辨》及《橡村治验》六种均为作者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韶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千金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白毛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其证皮肤先起红晕,后发斑片。
①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四方。芸薹子、生地黄各等分。为细末,加生姜七片、童便少许,水酒煎服。治产后血气冲心,不省人事。②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五引《产乳》方。芸薹子(隔纸炒)、当归、桂心、赤芍药各等分。为细
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出《范汪方》。即地肤苗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如银内障证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