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痧药丸,见该条。
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两目无别弊,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。”可见于痰饮之症。参见目黯黑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樱桃枝,详该条。
蛔虫。古文献中的蛕、蚘,均为蛔的异体字。参见蛔虫条。
病名。为一种大疱性疮疡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由心火妄动,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。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,破后黄水浸淫,焮热痛痒,遍体可生。治宜清热解毒除湿。内服解毒泻心汤。湿热偏胜者,宜清脾除湿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又作疰夏。因其发病每于夏令,故名。为小儿脾胃虚弱,又遇长夏润溽之气,感受湿热而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肢体怠惰不收,两脚痿弱,嗜卧发热,精神不足,饮食少思,口中无味,呼吸短乏
【介绍】:见周恭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见《妇科玉尺》卷一。即胞寒不孕。详该条。
出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。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。参见脾藏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