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亡阴

伤寒亡阴

病证名。指伤寒病误汗、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。阴,指津液与血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但厥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者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”《伤寒寻源》:“少阴便脓血,是感君火热化,奔迫太过,闭藏失职,关闸尽撤,不急治则亡阴。”《此事难知·下多亡阴》:“下者,本所以助阴也。若阴受阳邪热结有形,须当除去已败坏者,以致新阴。此所谓益阴而除火热邪气也。阳邪已去而复下之,反亡阴也。”亡阴常导致亡阳,治当急救真阴,或益气回阳救阴,或急下存阴。参见下厥上竭证伤寒亡阳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后养正汤

    即养正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李时育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熙和条。

  • 胁肋胀痛

    证名。指胁肋部发胀作痛的症状。见薛己注《明医杂著·痰饮》。多由气郁、痰凝,脉络阻滞所致。如肝气郁结者,多兼见胸闷纳减,胀痛常随情志变化而增剧。治宜疏肝理气为主,如逍遥散、柴胡疏肝散等方。如湿痰走注肝经

  • 感冒夹食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感冒夹有食积。症见发热,恶寒,头疼身痛等感冒症状外,常伴有脘闷暖气,口臭,呕吐酸馊及未消化之食物,腹胀,甚或腹痛,便秘,脉滑,指纹沉滞。表里俱实,发热而二便

  • 天灸

    灸法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又称自灸。是以药物敷贴肌肤后,局部起泡如灸疱,因而得名。今称药物发泡灸。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,如毛茛灸、斑蟊灸、旱莲灸、蒜泥灸、白芥子灸等,详各该条。

  • 灵液

    ①指唾液。《本草纲目·口津唾》:“人舌下有四窍,两窍通心气,两窍通肾液,心火流入舌下为神水,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。”②汞的别名。

  • 呕汁

    证名。指呕吐清水或涎沫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脾痹者,四支解堕,发咳呕汁,上为大塞。”《素问吴注》卷十二:“寒气乘之故发呕,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。”详吐清水、吐涎沫条。

  • 视物颠倒证

    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谓目视物,皆振动而颠倒也。譬诸环舞后定视,则物皆移动而倒植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可见于某些眼病或全身性疾病。参见目妄见、视惑等条。

  • 太医署丞

    隋、唐时期医官职称。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,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,共2人,官阶从八品下。

  • 肉蜒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病虾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