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不吐不泻、痛有间歇的腹痛,多因虫扰作痛。《医方考·腹痛门》:“腹中干痛有时者,虫痛也。……干痛者,不吐不泻而但痛也。”治用雄黄槟榔丸;甚者,加吐下驱虫药。参见虫积腹痛条。
病名。即肺劳。《慎柔五书》卷四:“肺痨热,瘦损,有虫在肺,令人咳逆气喘。”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。本病与肺结核病相类似。参见肺劳、虚劳、劳瘵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浮梁(今江西景德镇北)人。精于医术,治病多用土法,有良效,在当地闻名。
医著。三卷。著者不详。以朝医特有的“统”论述。第一卷为四象泛论,分述四象人之性格、爱好等;第二卷为病变,分述四象人之病理生理、养生预防等;第三卷为药方,按太少阴阳四象辨症论治。载方90个。1984年延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为颈项部瘰疬重迭相生,堆垒簇聚,症状严重者。服小犀角丸或粉金散治之。
【介绍】:见严长明条。
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黄明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多因气滞、寒阻,经脉血行涩滞,瘀阻冲任胞脉,积久而成经闭。症见经闭不行,小腹疼痛拒按。治宜活血祛瘀,通经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。偏于气滞者,重用乌药、延胡索、枳壳、香附;兼寒者,加肉桂、炮姜。或用血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轩举,永福(今福建永泰)人。早年治儒习医,尝与福州名医郭永淦作《伤寒问答》,并曾参《全体阐释》作中西医异同之比较,主张“兼求并进,不可偏执”。曾历游新加坡、日本、德、法、意、俄、
病名。指一种神情不宁,有虚幻感觉的病症。多因肝虚邪袭,神魂离散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有神气不宁,每卧则魂魄飞扬,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,惊悸多魇,通夕不寐者,此名离魂症。由肝藏魂,肝虚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