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似疟

似疟

病证名。指如疟非疟的一类病证。《医贯·疟论》:“世间似疟非疟者多。世人一见寒热往来,便以截疟丹施治,一截不止则再截,再截而止,止而复发复截,以致委顿,甚或因而致毙者有之,是不可不辩也。经曰,阳虚则恶寒,阴虚则恶热。阴气上入于阳中,则恶寒;阳气下陷于阴中,则恶热。凡伤寒后、大病后、产后、劳瘵等证,俱有往来寒热,似疟非疟,或一日二三度发,并作虚治。但有阳虚、阴虚之别。阳虚者补阳,如理中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姜桂,甚则加附子,诸方中必用升麻柴胡,以提出阴中之阳,水升火降而愈。医书中有论及之者矣。至于阴虚者,其寒热亦与正疟无异,而阴疟中又有真阴真阳之分,人所不知。经曰,昼见夜伏,夜见昼止,按时而发,是无水也;昼见夜伏,夜见昼止,倏忽往来,时作时止,是无火也。无水者,壮水之主,以镇阳光,六味汤主之;无火者,益火之原,以消阴翳,八味汤主之。世人患久疟而不愈者,非疟不可愈,乃治之不如法也。……又有恶寒恶热,如疟无异,面赤如脂,口渴不甚,吐痰如涌,身以上热如烙,膝以下自觉冷,此真阳泛上,肾虚之极,急以附子八味地黄汤,大剂冷饮而热退,继以人参建中汤调理。”参如疟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茎易举

    证名。指阴茎容易勃举,常与早泄症并见。多因阴虚火旺,相火妄动所致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知柏地黄丸、大补阴丸、三才封髓丹等方。一般不宜苦寒直折。若平时阳事易举,体质、脉象俱实者,可用龙胆泻肝汤直泻相火。又有

  • 蚕豆梗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蚕豆茎,详该条。

  • 疮疡辨阴证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指辨识疮疡之属阴证者。如疮疡起病较缓,疮形平塌散漫,不疼或隐痛,或抽疼,皮色不变,或紫暗或沉黑,不热或微热;难消、难溃、难敛;病程长,溃则脓水清稀,脉沉细而无力,为疮疡阴证。常伴全

  • 清气化痰饮

    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四十二号旅象方。贝母二钱,姜黄一钱,细辛、橘红各八分,青皮、厚朴各七分,荆芥六分,乌药五分。水煎,冲砂仁末五分,微冷服。治头痛痧,痰气壅塞,痛入脑髓,发晕沉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

  • ①根本,原本。与“标”相对而言,参见“标本”条。②运气学说术语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称为“本”,参见“标本中气”条。③根源,引申为“出自于……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本乎天者,天之气也。”④

  • 糯秫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秫米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晕

    病证名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风晕,伤风眩晕,恶风自汗,或素有头风而发作。宜川芎散、芎散。”参见眩晕、伤风眩晕条。

  • 前顶

    经穴名,代号DU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3.5寸;或于百会穴前1.5寸取穴。当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的会合处,并有左右颞浅动、静脉吻合网。主治癫痫,头痛,眩晕,鼻渊,目

  • 恒山

    出《吴普本草》。即常山,详该条。

  • 祛邪扶正

    是针对邪实而正稍虚的病情,以祛邪为主、扶正为辅的治则。取邪去则正自安之意。参扶正祛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