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七方。人参、白术(炮)、木香各一两,五味子、当归、高良姜各五钱。为细末,面糊为丸,黍米大,每服十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腹痛啼哭不止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。指六岁以下的小儿。
舌苔黄,舌体浮而肿大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黄腻满布者,由湿热郁而化毒,宜清湿火化毒;白腻黄腻者,痰浊相搏上溢为胀也,宜蠲痰化浊;舌黄胀大满口者,乃胃府湿热蕴结不消也。”
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天南星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野芋。各详该条。
全舌黑而无苔、无点刺。若中心淡黑湿润而滑者,为里虚已极,宜辛温回阳救逆。若干燥少津,色光亮者,是绛舌之变,为阴虚肾水枯竭,宜甘寒滋阴。若有点有罅,干燥无津,粗涩,则属热极之候,宜大剂清热泻火生津治之,
足的第一趾。又名足大趾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胃足阳明之脉……;其支者,别跗上,入大趾间出其端。”
治则。即虚者补之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对虚弱机能衰退的病证用补益的方药治疗。补有峻补、缓补,峻补剂大力强,用于大虚之候,非大剂补药不能挽回者,如回阳用参附汤,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之类。缓补是缓缓调
病名。①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气乍满乍减而痛,名曰气疝也。”多因饮食寒温不适,气机阻塞而致腹中气痛的病症。宜理气为主,用荔香散。②指因气郁而发作的阴囊坠痛,或伴有少腹结滞不舒、大小便困难、遗尿、
气功术语。心神的代名词。《简易方》:“心名丹元。”
病证名。吐血多因素体阳热偏盛,乳食不当,郁而化热,热乘于血,血热妄行,随气上逆而成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胃中积热,火逼其血而妄行,故从口吐出,宜清其胃火。”用犀角地黄汤合四生散。如突然吐血,面色苍白者,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