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江苏无锡人。对朱震亨、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,撰有《医方摘元》一书,已佚。
古病名。指鬾病兼有发热,大便黄而恶臭者。治法见大便恶臭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黄瓜痈。见该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出《广东新语》。即杧果,详该条。
指针刺时,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。《素问·刺要论》:“病有浮沉,刺有浅深,各至其理,勿过其道。”指出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,采用适当的深度。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,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脑户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飞霞。广东罗浮人。曾从一名道士学气功,并成为道士,同时行医,对小儿科尤其擅长。他采集过去有关文献,结合个人临证经验,编成《幼幼集成》一书,其中包括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法,对痘疹的叙
望诊巩膜可见蓝点,下唇部粘膜有散在、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。这些征象,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。
病名。指因水气结聚而成的癖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病诸候》:“水癖由水浆不消,水气结聚而成癖,在于两胁之侧,转动便痛,不耐风寒,不欲食而短气是也。”又称支饮。《儒门事亲·内积形》:“积水转甚,流于两胁,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