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把热病的成因、主证、传变、治疗大法、禁忌、两感和预后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,是一篇较系统又较全面的热病文献。《伤寒论》“撰用素问九卷”,而本篇所列巨阳(即太阳)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
阳气重叠过甚,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。参重阴必阳条。
丛书名。8卷。清·杨乘六辑,王汝谦补注。谓“以天下为己任”,故题名“己任编”。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,即高鼓峰《四明心法》(又名《医家心法》)3卷,《四明医案》1卷;以及吕用晦《东庄医案》1卷,董废翁《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多因风热郁肺不得疏泄,或腠理不密,汗出受风而发。女性多见,好发于面部,灼热潮红,起疹如粟,累累而生,时痛时痒,反复发作。治宜清热疏风,解毒止痒,内服枇杷清肺饮,外用颠倒散水调
红色舌,中央有焦黑苔,主里热实证,尤以脾胃为甚。多因瘟毒内结,急用苦寒攻下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通睛,偏昃白眼斜觇,盖乾廓下倾,幼时所患者也,故曰天旋。”属目偏视,参见该条。
又名脑后骨。枕骨的枕鳞部分,以其形如杓,故名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脑后骨者,俗呼脑杓。”
病名。见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一集:“……蛾子生在喉窝内,为落井蛾喉。”乳蛾的一种。参见蛾症有关各条。
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婴孩气血未充,筋骨未坚,脾胃脆弱,若患痈疽,宜用内托、内疏和缓之药,不可用峻猛之剂。
古诊法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,衡量测度。古代有脉度、脏度、肉度、筋度、俞度等五度,五度有虚有实,合称十度。用针前,先辨别十度,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。参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