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BL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,上额,交巅;其支者,从巅至耳上角;其直者,从巅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肩髆内,挟脊抵腰中,入循膂,络肾,属膀胱;其支者,从腰中下挟脊
书名,20卷,南宋时儿科著作,撰人佚名,刊于13世纪初。本书明·弘治己酉(1489年)刻本改名《保幼大全》或《保婴大全》。书中有方论百余篇,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。论述了乳婴疾患以及与儿科有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当归、延胡索、白芍药、续断各一钱半,白术、姜半夏各一钱,茯苓二钱,乌药、小茴香、厚朴各八分,炙甘草四分,煨生姜二片。水煎服。治寒客太阴,或痰滞于脾,肚腹悠悠作痛,腰痠伛偻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扁鹊的弟子,详见子阳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字齐卿。泰安(今山东泰安)人。早年弃进士业,习医术,以医闻名于世。撰有《集注难经》,五卷。大定十五年(1175)上其书,授医学博士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矮陀陀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饮酒过多而形成的一种瘕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如平时嗜酒,血入于酒,而成酒鳖。”其症状与气癥、血癥相似。治宜芜荑汤等方。参见瘕、鳖瘕条。
病名。指秋季的一种热病。《温热经解·客气温病治法》:“秋温,不大便五六日,舌苔焦燥者,热病也,大承气汤主之。秋温,化热十余日,邪入厥阴,唇焦齿燥,耳聋,舌根焦黑,手指蠕动欲痉者,三甲复脉汤主之。秋温,
针刺手法名。出明·徐凤《金针赋》。其法进针得气后,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,每方均按浅、中、深三层行三进一退的“钻剔”动作。有通行经脉的作用。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