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火喘逆

内火喘逆

病证名。指阴虚火旺犯肺所致的气喘。《症因脉治·喘症论》:“内火喘逆之因:内而欲心妄动,外而起居如惊,五志厥阳之火,时动于中,煎熬真阴,精竭血燥,内火刑金,肺气焦满喘逆作矣。”症见喘逆自汗五心烦热,口燥唇焦,得食稍减,少顷复发,时作时止,面赤便秘等。治宜审察火动之原,随症施治。如肾虚肝旺,宜养阴制火,用门冬饮子家秘肝肾丸肝火上冲,宜柴胡清肝散心火上炎,宜导赤各半汤;脾胃之火上冲,宜清胃汤肺火煎熬,宜石膏泻白散等方。参见阴虚喘火喘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针药罐法

    拔罐法之一。是针罐法和药罐法结合的一种拔罐方法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等。

  • 马三七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杜信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生。是淳于意的弟子。

  • 双蛾风

    病名。系指两侧喉核肿起,色红疼痛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症有两枚在喉间,两边如豆大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双蛾风,生两个在喉关两边,亦圆如小筋头大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

  • 黄连消毒汤

    见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。即黄连消毒散,见该条。

  • 奔豚气

    ①疝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②即奔豚。以其因气上冲而发。故名奔豚气。详奔豚条。

  • 耳疳

    病名。又名沍耳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:“耳疳生疮臭秽,乃足少阴、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。”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耳疳时出黑臭脓。”由胃经湿热与肝经火毒相兼而成,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。治宜清火利湿。

  • 胃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热遏

    遏,抑郁、阻遏。即热被郁遏于内。参热郁条。

  • 内推云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。即黄液上冲。因黑睛内积之脓液,自下向上漫增,仿佛云彩推移,故名内推云。详黄液上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