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明代官吏。字凤逵。颍州(今安徽阜阳)人。进士出身。曾任户部陕西司郎中等官职。因为曾患暑症,后来发愿搜集古代名医治疗暑症的著述。先后经过十余年,编成《伤暑全书》2卷,是现存最早的暑症专书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篇》卷九。《疡科准绳》卷四:“赤施即股阴疽。”证治参见附骨疽条。
病证名。由蛔虫而引起的疳疾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第八十七。小儿脏腑虚弱,如饮食不洁,蛔虫感染,或喜食肥甘、香饵,损及脾胃,则湿浊不化,易生虫疾。症见腹中攻痛,时缓时止,呕吐清涎,腹胀,面色青黄,唇色淡白
书名。3卷。清·阎纯玺撰。刊于1730年。分述胎前、临产、产后的多种病证。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,在参考前人方书的基础上,阐述了作者的心得。文字较通俗,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。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
儿科察目诊法。脏腑之精,上注于目。《小儿药证直诀·目上证》:“赤者心热,淡红者心虚热;青者肝热,黄者脾热,无精光者肾虚。”明·李梴:“小儿诸病,但见两眼无精光,黑睛运转,目睫无芒锋,如鱼猫眼状,或两眼
【介绍】:见楼英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经来黄色、月水色黄。《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:“经来如黄泥水,全无血色,乃大虚大寒,不可用凉药,宜乌鸡丸,服半月,非但病愈,兼能怀孕,再用加味四物汤(四物汤加乌药、延胡索、小茴香、生姜、黑枣)
【介绍】:参见吴谦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芸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脾的运化功能及在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,是人体阳气在脾脏功能方面的反映。如脾阳虚、运化失职,可出现饮食不化,腹胀满,大便溏泄,四肢不温;或痰湿内阻,发生痰饮;或水湿停滞,四肢浮肿等病症。脾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