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坤元是宝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亦名产后痉。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:“陈临川云:凡产后口噤,腰背强直,角弓反张,皆名曰痉。”因其发病原因不同,有产后痉风、产后病痉、产后惊风、蓐风等。详各条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枳实、厚朴、神曲、陈皮、莱菔子、麦芽。水煎服。治外感遗尿,兼有食积者。
病名。指月经忽来而月经量甚少。秦景明《女科医宗大成》:“此因阴气乘阳,内寒血涩,以致经血乍来乍少。而在月后者,治用八物汤(四物汤加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红花、陈皮、甘草、丹皮)。”
指嗜酒的人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之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”
古病名。指心痛、唇口变青、四肢逆冷之症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多因阴寒之气上冲于心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疝者痛也,由阴气积于内,寒气不散,上冲于心,故使心痛,谓之心疝也。其痛也,或如锥刀所刺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外感眩晕》。因感受风寒外邪所致的头晕目眩。有风邪眩晕与寒邪眩晕之分。风邪眩晕,症见头痛额痛,骨节烦痛,身热多汗,上气喘逆,躁扰时晕。治以祛风为主。用羌活防风汤等方。寒邪眩晕,症见
书名。2卷(即《景岳全书》卷50~51)。明·张介宾撰。作者曾选辑古代医方,撰成《古方八阵》。但觉临床取用“犹有未尽”,故又以己意化裁制定新方185首,仍分为补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热、固、因八阵。书中首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喻脉来之急迫速疾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不胜其阳,则脉流薄疾,并乃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