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医方提要

医方提要

方书。20卷,附1卷。日人野谦亨撰,成书于1683年。汇辑张仲景以下历代医家,及日本汉方医家名方2000余首。按症详分为120门。每症辨寒热虚实、气血痰郁脏腑经络,均用韵语概括要领。每方注明出处、功用、主治、药物、服法、加减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淅然

    皮肤感到寒冷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肺热病者,先淅然厥,起毫毛,恶风寒。”

  • 胡愔(yīn 音)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女道士、医家。撰有《胡愔方》2卷,又撰《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天竹叶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大节

    ①大关节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。”②指、趾的第一节。

  • 胎惊夜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。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。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,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。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,曲腰伏卧,眼目上视,手足抽掣;夹热多见于上半夜,仰身汗出,面赤身热。夹寒者,益黄散;夹热

  • 肓之原

    十二经原穴之一。①气海穴部位,在脐下一寸五分处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肓之原,出于脖胦。”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肓之原在脐下。”马莳注:“肓之原出于脖胦,其穴一,一名下气海,一名下肓,在脐下一寸半宛宛

  • 补可去弱

    用补益之药,以治虚弱之证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补可以去弱,人参、羊肉之属是也。”又如参芪膏(即参、芪合用熬膏),可治脾肺气虚。又如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等,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。

  • 胃气不降

    又称胃失和降。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。多由饮食所伤、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。症见不思饮食,胃部胀满作痛,暖气、呃逆、呕吐等。治宜宽中、消导,和胃理气。

  • 痘毒

    指引致痘疮(天花)之邪毒。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,故称为“痘毒”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之八:“盖因胎毒藏于命门,遇岁火太过,热毒流行之年,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。”

  • 眼棂

    眼的部位名。见《兰室秘藏》卷上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