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土宿本草》。为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收涩法之一。治疗久咳肺虚的方法。症见咳呛日久,痰少、呼吸迫促、自汗、口舌干燥,脉虚数,用五味子汤(党参、五味子、麦冬、杏仁、橘红、生姜、红枣)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荠苧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王伯龙《养儿宝》。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即五脏毒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希恕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又名奶癖。多由乳食太过,郁于肠胃,积热熏蒸而成。症见身瘦肌热,面黄腹大,或吐泻腹有青筋,两胁结硬如碗。宜以导滞清热为治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小儿伤寒,变热毒病。身热面赤,口燥,心腹坚急,大小便不利,或口疮者,或因壮热,便四肢挛掣惊,仍成痫疾,时发时醒,醒后身热如火者。”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胸侧部,腋前皱襞直下,第三肋间隙中。主治胸胁支满,食欲不振,呕吐;以及肋间神经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