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学著作。18卷。清·郭佩兰撰。刊于1655年。本书内容主要参考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等书编成。卷1为十四经经脉图、脏腑图及引经药物、面部望诊图等;卷2杂论三部九候、脉法、经络、运气等;卷3介绍
病名。亦称温疫。感受疫疠之气,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民病温疫早发,咽嗌乃干,四肢满,肢节皆痛。”后世常见者为:①暑热疫毒,伏邪于胃。症见壮热烦躁,头痛如劈,腹痛泄泻,或见衄血
与温针对举。指单纯针刺之法。
病名。指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发的病证。《时病论》:“是证多发于夏秋之间,良由天暑下逼,地湿上腾,暑湿交蒸,更兼秽浊之气,交混于内,人受之,由口鼻而入,直犯募原。初起头痛而胀,胸脘痞闷,肤热有汗,频欲恶心
病名。癖的别称。见《太平圣惠方·癖气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三:“聚于两胁间,有时而痛是也。以其僻在肋下,故名癖气。”详癖条。
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、关、尺三关脉息的方法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。三岁以下小儿,寸口部位甚小,不能以三指切诊,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,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,分寸、关、尺三部以定息数;对四岁以上
①病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白浊门》。多因湿热痰浊下流,渗入膀胱所致。症见小便频数而痛,尿出混浊,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。治宜渗湿化痰,清解热毒。可用二陈汤加木通、山栀、升麻、柴胡,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。②
天昏地暗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主埃郁昏翳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甚则黄黑昏翳,流行气交。”
针灸著作。原名《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》,简称《甲乙经》。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。共10卷,后改编为12卷,128篇。本书是将《素问》、《针经》(即《灵枢》古名)和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三书分类合编而成。主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足阳明之经,胃之脉也。其直者,以缺盆下于乳。因劳动则足腠理虚,受风邪,入于荣卫,荣卫否涩,气血不流,热结于乳,故令乳肿。其结肿不散。则成痈。”实为乳痈的早期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