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天扇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兔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兔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孙纵添条。
出《喉科种福》。即帝中,悬雍之别名。
证名。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下:“经云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,……若下既不通,必反上逆,所谓阴阳反作,气逆不从,食虽入
病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梁之变,足生大丁。”古无疔字,丁通疔,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大抵如豆、如臼、如箔金、如茱萸、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,或衣服触着而疼痛
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炒牛蒡子、玄参、升麻、炒桔梗、犀角、黄芩、木通、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一至二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咽喉肿痛。②《外科正宗》卷二方。葛根、贯众、甘草、豆豉、牛蒡子(半生,半熟)
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。宋·陈文中《小儿痘疹方论》:“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,俗言疹子,是肺胃蕴热,因时气熏发于外”所致。治宜宣肺解毒,用银翘散加减,辛凉透毒。
【介绍】:见许律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文选,又字亚拙,号席珍子,又号亚拙山人。万邑(四川万县)人。撰有《医学切要全集》(1847年刊行)、《存存汇集医学易读》(1849年)。
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。指小儿因脾经有风而致多涎的症状。由于风邪上逆,导致脾胃气机不和,以致涎液上壅,乳汁不下,甚则昏昏多睡。治宜调和脾胃,疏风豁痰。用防风散(防风、羚羊角、人参、枳壳、甘草
【介绍】:宋代官吏。字德扬。括苍(今浙江丽水)人。曾任太常博士,著《何偶经验药方》2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