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·刺热论》。指胸胁部胀满不舒。多由邪阻气郁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不解,胸胁满而呕,日晡所发潮热,已而微利,此本柴胡证,下之而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防风散痧汤,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,出《医学原始》。即长强,见该条。
古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五:水毒病,……一名水中病。”详水毒条。
武威汉代医简《治百病方》方。附子、川椒、乌头各三分,泽泻、细辛、术各五分。为末,每服一方寸匕,酒饮,日三次。治感受风寒,骨节重着痹痛。
病证名。指湿热伤脾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脾实腹胀之症,眼目黄肿,夜不得卧,肚腹时热,小便赤色,大便或结或泻,或时作痛,泻下黄沫,肛门热痛。”多因膏粱积热,湿热之气,聚于脾中,转输失常所致。治
【介绍】:见刘元宾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杨文修条。
即刺血疗法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论》1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