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明末清初医家。字六苍。江苏琴川(常熟城内)人。长于痘科,主张审证处方要随时变易,参照古人之说而不泥古。曾采集过去诸名家之说,由博返约,著成《痘科约囊》一书。
证名。指郁热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司天,热淫所胜,怫热至。”张志聪注:“少阴司天,子午岁也。怫,郁也。盖少阴之火,发于阴中,故为怫热。”《医经溯洄集·伤寒温病热病说》:“盖怫热自内达外,热郁腠
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白水者,其根起于肺,其状先从脚肿,而上气喘嗽也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过盛,火热燔灼肝经,引起肝风内动,而内动的肝风又进一步助长火势,使火热更为炽盛,从而出现高热神昏、惊厥抽搐等病象。
古代的一种养生健身术,别称阴道,介绍男女性生活中的种种保健方法。此术汉代最盛,唐以后渐趋没落。现存最完整的房中术记载是《医心方》卷二十八。其他诸书也有散见,如《千金方》、《墨娥小录》、《遵生八笺》等。
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车前子、泽泻、厚朴、薏苡仁、炮姜、附子、陈皮、山药。水煎服。治湿泻,腹中不痛,所泻皆水,或遍身发肿,日久肢冷脉细,元气大虚,及久泻脾虚发肿者。
出《圣济总录》。为紫葳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桂枝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证象阳旦。”成无己注:“阳旦,桂枝汤别名也。”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治》:“阳旦证续在耳,可与阳旦汤。”旁注:“即桂枝汤。”②指桂枝汤证兼见心
痫的俗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