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。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、膈关及膈俞穴处。初起皮肤瘙痒剧烈,继起燎浆水泡,搔破后溃烂见骨。治宜托里解毒。内服加味补血汤,外敷太极黑铅膏。
舌中根部白厚滑苔,舌质边尖淡红,为有寒湿表现,表里证均可见。若伤寒邪在太阳,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身痛、无汗、口不干、舌不燥、胸闷等症,见此苔者,为风寒夹湿表证,治宜解表化湿。若杂病里证见此苔者,为中焦脾
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九。即洪宝丹,见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。书名“春温”,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,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,阐析其证治。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,编成七言歌诀,题名《春温三字诀方歌》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楚瞻。浙江海盐人。先业儒,后长期业医,医术较精,尤其长于儿科。先后经三十年,编成《冯氏锦囊秘录》一书,内容丰富,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、药性、脉诊等多方面。主张医道
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、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;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
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生平欠详。撰有《养生术》1卷,已佚。
①肩上高凸部。又名肩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其臼含纳臑骨上端,其处名肩解,即肩与臑骨合缝处也。俗名吞口,一名肩头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灸癣法……平举两手,持户两边,取肩头小垂际骨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生于肩之前廉(肩峰前侧)的无头疽,属大肠经。证治见肩疽条。
病证名。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阳络伤则血外溢,血外溢则衄血。”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。见齿衄、耳衄、目衄、鼻衄、舌衄、肌衄等各条。②指鼻出血。《丹溪心法·咳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