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神门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《瘴论》2卷。
证名。指阴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之证。见《医学纲目·肝胆部》。又称茎纵。多由肝经湿热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前阴后阴病源流》:“阴纵,亦名阴挺。由前阴受热,则玉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,或与股相磨难行,甚
儿科著作。元·曾世荣撰。20卷。刊于1294年。书中对儿科理论申述了作者的见解,故称之为“口议”。卷1~3议明至理25篇,总论儿科的生理、病理及对某些儿科著作的评论;卷4~5议初生牙儿证候26篇;卷6
病证名,瘃即冻疮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一卷:“夫小儿脚瘃者,是小儿肉嫩,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。是儿脚上皮肉间,气血与风邪相感,使肉硬气血不通,阳气不达,致使然也。”
①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猪殃殃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苏野生植物志》。为葎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沈好问条。
前囟的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气血虚弱者,则囟门虚软而不实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眼弦赤烂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天南星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野芋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