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四肢热

四肢热

症名。出《素问·逆调论》。多因阴气虚阳气盛,或复有风寒外束所致。《脾胃论·脾胃胜衰论》:“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,或大便泄泻,或皮毛枯槁发脱落,从黄芪建中汤。”《证治汇补·发热章》:“四肢蒸灼如火者,必阴气虚,阳气盛。……外候口干体瘦,食少懒倦,遇夜尤甚,平旦不觉,宜秦艽鳖甲散主之。”《寿世保元·发热》:“论男妇四肢肌表发热如火烙,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,或胃虚遇食冷物,抑遏阳气脾土之中,火即上越,宜用升阳散火汤。”《医脉摘要·发热辨》:“四肢发热,口唇干燥,烦闷不宁而身不热者,脾热也。”参见发热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

    治则。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指对精髓亏虚者,宜使用厚味滋补的药物治疗。《类经》:“精不足,阴之衰也,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元。”阴精不足使用滋补,可于饮食或药物中选择厚味血肉有情之品,如海参、淡菜、鱼

  • 虚阳上浮眩晕

    病证名。属火冲眩晕之一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:“真阳不足,虚阳上浮,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,此命门真火不足,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。”宜用八味肾气丸等方。详火冲眩晕、阳虚眩晕等条。

  • 漏乳

    病名。即产后乳汁自出。详该条。

  • 迎香毒

    病名。《疔疮要诀》:“此疔发于脾肾肺火,生鼻孔两旁根。”由阳明热毒结聚所致。证见鼻孔旁边迎香穴焮肿作痛,甚则恶寒身热。宜清热解毒。可服用苏梗、花粉、橘红、川贝母、连翘、银花、薄荷、甘草、鲜芦根之属。

  • 立效饮子

    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方。炒罂粟壳、当归各四两,炒甘草二两,赤芍药、酸石榴皮、炒地榆各一两。为粗末,每次三钱,水煎,食前服。治痢疾脓血相杂,里急后重,脐腹绞痛,或噤口不食。

  • 伤寒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寒邪乘肺所致的咳嗽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伤寒嗽,恶寒无汗,脉紧,加味麻黄汤。”《古今医鉴》:“伤寒咳者,脉紧,憎寒发热,无汗恶寒,烦躁不渴,遇寒而咳。”一名伤寒咳嗽。详该条。

  • 喉疔

    病名。见《增订治疔汇要》卷上:“喉疔,急症也。生于喉间,形如靴钉,尖而且长,紫黑坚硬,初起麻痒,旋即大痛。”系指发于喉内两旁之疔。初起但觉喉内麻痒,断而迅速疼痛,或发寒热。多因肺胃火燔,邪热内侵,郁久

  • 太阳腑病

    病证名。亦称太阳腑证。为太阳经邪热不解,内犯膀胱所致。有蓄水与蓄血之分。《伤寒溯源集·中风失治》:“太阳者,膀胱之经也。……太阳之经邪不解而内犯膀胱,则下焦不蒸而气液不得上腾。”《伤寒论辨证广注·太阳

  • 脾积

    古病名。五积之一。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脾之积,名曰痞气。”《脉经·平五脏积聚脉证》:“诊得脾积,脉浮大而长,饥则减,饱则见,膜起与谷争减,心下累累如桃李起,见于外,腹满呕泄,肠鸣,四肢重,足胫肿厥,

  • 上管

    见上脘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