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生。相传为俞跗之弟,黄帝之臣,精于针灸术。旧说黄帝与少俞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,是为附会之说。
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交接出血,详该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贯叶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方。大黄(半生,半煨)五两,山药(刮去皮)、山茱萸、炒火麻仁、郁李仁(炮,去皮)、菟丝子(酒浸,炒)、牛膝(酒浸)、炒槟榔各二两,防风、炒枳壳、独活各一两,车前子二两半。为细末,炼蜜
书名。元·滑寿编撰。3卷。作者选录《素问》中的重要内容,分为:藏象、经度、脉候、病能、摄生、论治、色诊、针刺、阴阳、标本、运气和汇萃12类,并作了简要注释。明·汪机于1519年又取王冰注参补其间,而以
推拿手法。用手指挟住肌肤,反复扭转,使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。多用于肩颈部和腰背部,有排除风邪的作用,本法与揪法相似,但揪法揪有转动。
①出《灵枢·经脉》等篇。泛指各类络脉。如罗网状,无处不到,由大而小。通常分别络、浮络和孙络等类。它的作用是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,并通达经脉未能行经的器官与形体部位。②专指别络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先客于
证名。即头眩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假令瘦人脐下有悸,吐涎沫而癫眩,此水也。”《医宗金鉴》卷二十一:“癫眩之癫字,当是巅字,巅者,头也。文义相属,此传写之讹。”参见眩晕、头晕、头眩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胎前鼻衄。见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。多因孕后嗜食辛辣,积热不散,上蒸于肺,灼伤肺络,血随上逆,发为鼻衄。若衄血不止,热伤胞络,有坠胎之虞。宜养阴清热,止血安胎。用丹皮汤(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丹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方。川芎、桔梗、牛蒡子、白芷、天花粉、黄芩、甘草、玄参、防风、栀子、枳壳、乌药、陈皮。加连根葱白一枚,灯心一团,水煎,食后服。治风热积心,喉中干燥作疼,无痰涎而气喘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