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位于舌面中点。主治哮喘,咳嗽,消渴,舌强,吐舌等。先用消毒纱布裹舌外牵,直刺0.1~0.2寸。或点刺出血。若治哮喘咳嗽,可用隔姜灸。如热嗽,于艾炷中加雄黄末少许;如冷嗽,则
出《脉经》。即绝产。详该条。
①指胆汁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胆在肝之短叶间,重三两三铢,盛精汁三合。”②指血液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心重十二两,中有七孔三毛,盛精汁三合,主藏神。”通常指第一种说法。
见《外科枢要》卷中。指分辨疮疡属表属里的诊法之一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三:“夫疮之始生,有表复有里,表里相兼,当诊其脉,浮沉之间,别其表里之虚实。有表多而里少,有里多而表少,以防风通圣散、千金漏芦汤内,当消
体表部位,指尾骶部。亦作尻骨的简称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太阳之正……其一道下尻五寸,别入于肛。”参见尾骶骨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小儿暴痫,若脊强反张,灸……督脊上当中。以大椎度至穷骨中屈,更从大椎度之,灸度下头,是督脊也。”即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尾骨端连线的中点处。主治癫痫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
书名。4卷。日本·吉益为则撰于1773年。本书集录汉以前38种中国古书中有关论医的内容,并加以评述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病名。指劳役血虚发热,类似中暑者。《六气感证要义·暑》:“有伤于劳役,以致肌热面赤,烦渴引饮,脉大而虚,按之无力,此血虚发热,所谓类中暑也。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治之。”参见中暑条。
见顾氏医镜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陈耕道撰。刊于1801年。卷上辨论章,系疫痧(即猩红热)的总论部分;卷中见象章,为疫痧证治;卷下汤药章,列所用方药,并订立了疏达、清散、清化、下夺和救液五法,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。附汤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