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
治法。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治疗湿浊内蕴的方法。症见脘腹胀闷,泛恶欲呕,大便溏薄,体倦乏力,口腻觉甜者,用藿香、佩兰、砂仁、厚朴等;如兼头晕而胀,舌苔白腻,可加菖蒲、鲜荷叶、陈皮、法夏、大腹皮等。
指生机潜伏闭藏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”
见《赤水玄珠·呕吐哕门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明初医家。字仲贤。祖籍原为河南开封,迁居江苏吴县(今苏州)。家世以医闻名,少时学儒,后继承家业,认为“医为儒者之一事”。研读《内经》,为人治病,有请必赴。穷人求治,不仅送药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根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书名。书目见《旧唐书·艺文志》。3卷。唐·孟诜撰。本书为记述可供食用、疗病的本草专著。据《嘉祐本草》记载:“张鼎(唐·开元间人)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,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,皆说食药治病之效”。原书已佚,
经穴名,代号BL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鼻冲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.5寸,再旁开1.5寸处;或于神庭与头维两穴连线的内1/3与中1/3的交点处取穴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前
病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六十八“如圣胜金铤”条。即飞疡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