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。同补法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I20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针灸大全》名腹通谷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寸,旁开0.5寸处。(《类经图翼》)。另说在脐上4寸,旁开0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;脐
【介绍】:见费友棠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火黄者,遍身如火色,两腑下有赤点子,状如粟米或如麦麸。其点子紫色多,黑色少者可治。黑色多,紫色少者难治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先体热身赤,午后却凉,遍身
六吕之一。详六律、六吕条。
五脏正常脉象之一。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,从容均匀之象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平脾脉来,和柔相离,如鸡践地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BL36。亦作扶承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肉郄、阴关、皮部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大腿的后面,臀下横纹中点处。布有股后皮神经,深层为坐骨神经;并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腰、骶、臀
舌面白苔上罩着一层浑浊粘液,状如鸡蛋清样附于苔面,苔的颗粒互相粘连,合成一片。主痰湿,多属寒证。若口中粘腻而带甜味,涎沫浓稠,胸脘痞闷,则属脾热湿聚之证。《温热论》:“舌上白苔粘腻,……乃湿热气聚,与
病名。见《重楼玉钥》卷上。多因风痰上涌,肺气壅塞,阻于咽喉所致,症见咽喉肿痛,甚或颈项亦肿,咽喉缩紧感,呼吸迫促等。《重楼玉钥》:“先咽喉作紧,风痰上涌,多有绵涎,内紧外浮肿,不能饮食,渐至咽喉紧闭,
病证名。见《串雅内编》。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。多因患儿痰湿偏盛,蕴于肺胃,复为外邪所犯,或饮食所伤,邪从热化,热郁生风,风痰上扰,窜及清窍,则牙关紧闭,双目上窜;扰及经隧,则四肢抽搐。体实者,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