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名词。见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脉。详该条。
古人用十干以纪日,壬癸即壬日与癸日。壬癸属水,水分阴阳。壬为阳水,内应足太阳膀胱经,故膀胱为壬日,癸为阴水,内属足少阴肾经,故肾旺于癸日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肾主冬,足少阴,太阳主治,其日壬癸。”
《证治汇补》卷八方。苍术、白术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各八分,甘草四分(一方加升麻、柴胡各三分)。水煎服。治湿痰下注便浊。
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指汉、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,恣服钟乳石、硫黄、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、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。表现不一。治疗方药各异。参见金石中毒条。
见《片玉心书》。即风关。详该条。
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,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散者病近将解,抟者病久渐聚。先抟而后散者,病虽久而将解;先散而后抟者,病虽近而渐聚。”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合萌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养生术语。始见于《灵枢·病传篇》:“或有导引、行气、乔摩、灸、熨、刺、焫、饮药之一者。”参见导引及行气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风晕。指感冒风邪及头风证所致的眩晕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伤风眩晕,必恶风自汗,或素有头风而发。宜芎散。”参见眩晕、风寒眩晕、风热眩运、头风眩晕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