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形症

小儿形症

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要识小儿形症,但将相貌推求。黄浮肌瘦痞瘕瘤,唇摄面青痛楚。吐舌唇焦内热,昏昏好睡脾辜。手掀足掣是惊由,疳疾青筋大肚。”“眼角眵生肝热,口边涎出脾寒。头毛稀竖血将干,胞肿脾家湿显。鼻孔黑焦肺热耳轮干枯肾传。胸高气促肺家炎,热惫囟门肿陷。”这些望诊经验,可供临床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祁坤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广生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专门研究外科,闻名于当时。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。撰有《外科大成》一书。

  • 小儿惊悸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睡眠不安,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百七十二:“夫小儿惊悸者,由心脏壅热,为风邪所乘,邪搏于心,则令多惊不安;惊不已则悸动不安。”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,《幼科金》:“惊者恐怖

  • 医学入门良方

    见万氏济世良方条。

  • 饭匙骨

    即肩胛骨。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,向后凹陷,形同饭勺,故名。

  • 翻花

    病名。①杨志一《妇科经验良方》:“阴户忽然有物挺出,如阴茎然;或阴户翻出不能转动者,名曰翻花。”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。②《卫生鸿宝》卷五:“产后玉门燥热,遂成翻花。泽兰叶四两,煎汤熏洗二、三次即收,或加

  • 脉学精华

    见脉语条。

  • 经隧

    指潜布于表体以下运行气血的经络通路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遂,以行血气,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,是故守经遂焉。”

  • 疫痢

    病名。指痢疾之由于天行疫毒所致者。具有强烈的传染性。《痢证汇参》卷四:“疫痢之证,运气所致。或流衍之纪,雨湿连绵;或二火司令,赫曦用事,湿热大作;或燥金行令,燥火时行,三者皆成疫痢。此所谓之天行疫痢也

  • 脾中寒证

    指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二:“脾中寒之状,心腹胀,四肢挛急,嗳噫不通,脏气不传,或秘或泄。”治宜温脾散寒为主。选用不换金正气散、附子五积散、姜附汤、温脾丸等方。

  • 开阖补泻法

    针刺补泻法之一。是以出针后开、闭针孔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。《素问·刺志论》:“入(刺)实者,左手开针空(孔)也;入虚者,左手闭针空也。”即出针后轻轻按揉,使针孔闭合,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;反之,出针时边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