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溺血

小儿溺血

病证名,即小儿小便出血。多由胎热结下焦,损伤阴络血热妄行,下渗膀胱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溺血者,盖心主血,血与小肠相合,血之流行,周遍经络,循环脏腑,若热聚膀胱,血渗入脬,故小便血出也。”又:“热盛积于小肠,甚则尿血。”其症尿中带血,顺利而下,无疼痛感觉。治宜清热凉血止血,用小蓟饮子或四物汤加牛膝白茅根虚热六味地黄丸

猜你喜欢

  • 酒哮

    证名。指因酒伤所致的哮喘。属虚哮范畴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治虚哮,用麦冬三两,桔梗三钱,甘草二钱。……酒哮,加柞木三钱。”参见虚哮条。

  • 本草经疏

    药物学著作。又名《神农本草经疏》。30卷。明·缪希雍撰。刊于1625年。本书系将《证类本草》中药物选出490种(其中以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为主),分别用注疏的形式,加以发挥,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,

  • 陈冶愚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邦贤条。

  • 外肾痈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
  • 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

    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王冰注语。后人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退阴。是治求其属的治法,即用扶阳益火之法,以消退阴盛。肾主命门,为先天真火所藏,肾阳虚(命门火衰)则出现阳微阴盛的寒证。症见腰脊痠痛、脚软

  • 寒慄

    证名。指凛慄恶寒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寒气客于皮肤,阴气盛,阳气虚,故为振寒、寒慄。”参见振寒条。

  • 脾胃俱实

    指脾胃两经邪实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,足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,病苦脾胀,腹坚,引胁下痛,胃气不转,大便难,时反泄利,腹中痛,上冲肺肝,动五脏,立喘鸣,多惊,身热汗不出,喉痺精少,名曰脾胃

  • 古今医案按

    书名。10卷。清·俞震纂辑。成书于1778年。卷1~8为内科、杂病;卷9为女科;卷10为外科和幼科。俞氏按语详辨疑似病案,分析同中之异,汇集诸家学说予以发挥,指明诊治关键所在,颇多精辟的见解。解放后有

  • 邓仲霄

    宋代医官。原籍河南开封,后迁江西永丰。宣和年间(1119~1125)授翰林,升太子赞善。通医术,曾治愈太子及宫妃疾病,皆有效验,授太医院使,统天下郡、州、县、市、村镇之医。文天祥赞曰:“邓氏儒医两全。

  • 蒲棒花粉

    见《新疆药材》。为蒲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