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瘕

小儿瘕

病证名。由血瘀阻滞经络而成。症见寒热如疟,胸隔郁闷,腹中积块,或聚或散,痛亦时上时下,能食而肌肉不生。治宜和血散结之剂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素女经

    房中类著作。成书年代及作者均不详。首见唐·甄权《古今录验方》所引,唐·王焘《外台秘要方》转录。书中通过黄帝与素女、高阳负问答形式,主要叙述房中禁忌及四时补益等内容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《素女秘道经》

  • 痰注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腰痛之一。又称湿痰腰痛。《症因脉治·内伤腰痛》:“脾湿不运,水饮凝结,则为痰注腰痛。”症见腰间重滞,牵引背脊,一块冷痛,得寒更甚,得热稍减,或兼见大便泄泻,或见腰间肿而按之濡软不痛,皮色不变,

  • 虚火耳痈

    病证名。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:“所谓虚火耳痈者,或因肝胆怒火遏郁,或因肾经真阴亏损,相火亢甚而发。”即耳痈之一种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阳中之少阴

    ①指肺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阳中之少阴,肺也。”②指两手之三阴经络。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:“手之阴者,阳中之少阴也。”

  • 聚咳

    病名。指风寒袭肺所致的剧咳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聚咳,风寒入肺,每一咳则连数百不止,不能转气,宜三拗汤。久则杏仁煮猪肺,或姜汁调蜜亦好,参苏饮加细辛。”参见顿呛、风寒咳嗽、咳嗽条。

  • 燥瘕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属八瘕之一。多因暑月行经时,劳役恚怒所致。症如半杯下覆,游移腹中不定,痛连两胁,上下引心而烦,不得太息,两足痠软枯瘦,久立则痛,遗尿失精,便难盗汗,妨碍饮食,时欲呕吐。

  • 唇萎

    证名。指口唇萎废。可由瘀血内停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》:“病人胸满,唇萎、舌青、口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,无寒热,脉微大来迟,腹不满,其人言我满,为有瘀血。”亦可见于脾气衰竭者。《

  • 阴寒凝结

    因阳气衰弱,寒邪留滞,出现的寒证病机。其表现有面色苍白、喜温恶寒、四肢不温、腹痛便结、月经不调或局部拘挛疼痛等。治以扶阳温经为大法。又如寒痹久治不愈或外科阴疽等,亦属阴寒凝结。

  • 五痫

    痫病的统称。见《景岳全书·癫痫》①指以牲畜叫声和发病形态命名的痫病。①指马、羊、鸡、猪、牛等五痫(《名医别录》)。②指犬、羊、牛、鸡、猪等五痫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②指五脏痫。(《婴童百问·惊痫》)。③

  • 伤痉

    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破伤风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