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野芝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经验医库》方。当归、生地黄、防风、白头翁、黄芪、紫草、羌活、茯苓、麦门冬、白芍药、甘草、升麻。水煎服。治肝火阻滞,小便淋沥时痛,茎肿溺出如刀割,心烦,脉细数者。
病证名。即火邪头痛,火热头痛。《医学六要·头痛》:“火头痛,寸口脉洪而大,证兼口干目赤等火证者,上焦实火也。”多由阳明胃火上冲所致。症见头部跳痛或胀痛,或痛颊齿,或自耳前后痛连耳内,烦热、口渴,便秘,
煎服法之一。同冲服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五。亦名胎前泄泻。孕妇脾肾素虚,外受风寒暑湿之邪,内伤饮食生冷;或肾阳不能上蒸脾土,脾失健运;及肝气乘脾而致腹痛泄泻。伤于风寒者,泄泻清稀,腹痛肠鸣。治宜散寒化浊,方用藿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鸡黄者,遍身爪甲并青黄,多语,梦寐或见鬼神,时自言笑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面目俱青,好向暗处眠卧,不欲见明,手舁衣服,状如鬼神,望见黄花生者,此是鸡黄
病名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三焦手少阳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,嗌肿,喉痹。是主气所生病者,汗出,目锐眦痛,颊痛,耳后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为此诸病,盛则
证名。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。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肠垢者,肠间津汁垢腻也。”便肠垢,可见于热痢。协热利等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痢疾源流》:“其冷热蕴结肠胃间,滑泄垢腻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香附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