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旷世儦、王东野各条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凡见风轮际处,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等赤脉,周围圈圆侵入黑睛,黑睛上障起昏涩者,即此证,必有瘀滞在内。”详逆顺生翳条。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四方。炒黑牵牛子三两,延胡索、炒补骨脂各二两。为细末,煨大蒜研膏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葱须、盐煎汤送下。治冷气流注,腰痛不可俯仰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旭光,思溪(今属江西婺源)人。精于医术,驰名远近,为人治病,不计酬报,善施好助,人皆祝他长寿百岁,故称“百寿先生”。撰有《医方辑要》、《采亭医案》、《本草释名》等书,未见刊行。
病证名,见《医学纲目》。风毒内袭小儿脾胃而致的痢疾。其特点是便下黄褐色,与疳泻颇相类似,但风痢粪便不臭为异。治宜去脾胃风毒,用泻黄散,送下香连丸。
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衄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此症脾家湿热不清,大舌四边发疳白点糜烂。”又名烂边舌。治宜清利湿热。用导赤散加黄连、滑石、车前子等。外擦冰硼散、锡类散等。
证名。指泄泻由肺中燥火引起者。《医学传灯·泄泻》:“又有肺燥作泻者,人所不知,秋伤于燥,内热咳嗽,肺中之火无处可宣,传于大肠,故令作泻。”治宜清肺润燥,用清金润燥汤。
五癫之一,即痫证,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多因血气亏虚,邪入阴经;或在胎时母卒受惊,精气并居所致。证见发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,眼目相引,牵纵反强,羊鸣,食顷方解。方宜莨菪子散等。参见五癫、癫痫条。
证名。指先躁后烦的证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二:“所谓躁烦者,谓先发躁,而迤逦复烦者也。”有谓内热曰烦,外热曰躁;烦属阳,躁属阴;内热为有根之火,外热为无根之火者。故但躁不烦,及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