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尿。了解小便性状及排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胞痹者,……涩于小便。”参尿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乌痧,满身胀痛,面目黧黑。身有黑斑,毒在脏腑,气滞血凝,以致疼痛难忍。”宜阿魏丸等方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乌痧》:“此症有二,俱系预先感冒风邪,未经发泄,又因
练功方法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适用于腰膝、腿胯部疾患。方法有三种:①双手拔葱势:取骑马式,躬腰俯头,两手下伸,握拳如拔葱状,再挺腰抬头,两臂上托,至前平举时开拳,掌心向上,然后徐徐收至胸前,
《兰室秘藏·妇人门》方。茴香三分,枯矾五分,高良姜、当归尾、酒防己、木通各一钱,丁香、木香、炮川乌各一钱五分,龙骨、炒盐、红豆、肉桂各二钱,厚朴三钱,延胡索五钱,全蝎五个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绵
病名。出《解围元薮》卷一:“生小水窠淫痒,搔破则流黄水,久渐成疮,内生蠹虫,烂秽不敛口。”生于脚底涌泉穴处,故俗称穿心脚底风。类似麻风引起的脚底溃疡或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营养不良溃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方。薏苡仁二两,金银花、茯苓各一两,牛膝、半夏、甘草、草薢各五钱,肉桂五分。水煎服。治湿毒流注。
书名。1卷。书末有补编2卷,名曰《医谈录》。清·张鲁峰撰于1851年。内容以论述有关内科杂病证治心得体会为重点。补编则以医论为主,包括有关温热病、舌诊、崩漏及妇女湿温病等内容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即柴平汤,见该条。
内科著作。4卷。明·梁学孟撰于1607年。痰火证治专书。故又名《痰火专门》。作者信奉丹溪学说,认为人之病夭,以痰火为患居多。全书137则医论,主要讨论痰火证的病机、脉理、治法与方药,分别叙述痰火证的治
蒂中(小舌)之别称。《杂病源流》卷二十四:“以喉花即为蒂中。”即指悬雍垂。详悬雍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