诊法之一。又称按诊。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,以获得诊察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。包括按肌表、按手足、按胸腹、按额部、按俞穴等。
①指腧穴。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,故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气穴之处,游针之居。”参见腧穴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KI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胞门、子户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
书名。一名《华佗外科十法》,1卷。清·程国彭撰于1732年。此书将外科治疗归纳为内消、艾灸、神火照、刀针砭石、围药、开口除脓、收口、服药、五善七恶救援、将息等10种治法,兼述外科证治及经验用药,列证7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苍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体位名。详坐位条。
病名。指便血之先下血、后排便者。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》:“下血,先血后便,此近血也。赤小豆当归散主之。”《景岳全书》谓:“血在便前者其来近,近者或在广肠,或在肛门。”肠风、脏毒多见之
望诊内容之一。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分。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,胃的经脉络于龈,望齿主要是辨肾和胃的病变。清代温病学说对验齿辨病有所创见。认为齿的润泽枯燥,可以了解肾液、胃津的变化;齿的有垢无垢,可以观察胃浊
病名。即转胞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脬转诸方》:“夫脬转者,是脬屈辟,小便不通。”详转胞条。
可因情志之火内发,或因六淫内郁化火,或过食辛热,过服温补而致。症见心中烦热,焦躁失眠,口舌糜烂疼痛,口渴,舌红,脉数,甚则烁伤肺阴而见咯血、衄血等。治宜清心泻火,或兼凉血。
自我推拿方法名。山源即鼻中隔。用第二和第三指之端,分别伸入两鼻孔,挟住鼻中隔,轻轻揉捏。然后,叩齿数遍,以手按鼻片刻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鼻下山源,是一身之武津,真邪之府,守真者所以遏万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