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灵胎
【介绍】:
见徐大椿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徐大椿条。
证名。指两脚小腿部浮肿的症象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之胜,火气内郁,……头重、足胫胕肿。”《类经·六气相胜病治》:“脾胃不能胜湿,则足胫胕肿。”本证可见于水肿、脚气等证。
指胞睑生疮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系由火毒郁结,邪热上攻于目所致。初起肿痛微痒,渐致赤烂成脓,甚则寒热交作,饮食减少。治宜清热凉血解毒,服用加减四物汤,并可外用眼疮药掺患处。
病证名。出《本草纲目》。指新生儿感受风热毒邪,引起白睛充血发红的症状。治详眼胎赤条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翟良撰于1659年。作者摘录《内经》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予以分门整理而成。卷1医学要领大纲,着重阐述医理;卷2病症歌括;卷3通用方药;卷4~5对症方;卷6本草。为学医入门读物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指素有湿热郁结、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。症见发热,呕吐酸水,甚则酸水浸渍胃脘,不胜苦楚,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,脉多带弦。属本热标寒之症,不宜骤进苦寒,而当辛散。脉弦数者,
①泛指阳气受郁而出现内热盛的证候。临床表现头痛、目赤、口疮、腹痛、便秘、小便赤,舌红苔黄,脉数实等症。②指情志抑郁,引起脏腑功能失调,出现内热的病证。可见头痛、胁痛、失眠、易怒,舌尖边红,脉弦数等。
证名。即呃逆。《医林改错》卷上:“呃逆俗名打咯忒。”详呃逆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痧胀而有呃逆者。《痧胀玉衡·呃逆痧》:“痧胀为呃,有痰火血郁之分,有食阻气阻之异,有病重喘呃之凶。苟非细辨受病之原,用药稍或不妥,非惟不效,势必呃死,是明痧呃之害焉。”治宜放痧,方用细辛大
①早晚。②通潮汐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:“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。”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脾疳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