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搏只现于寸部,关、尺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寸脉下不至关,为阳绝。”
病名。指水饮酿痰,流聚胸胁之间而成的癖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痰癖者,由饮水未散,在于胸府之间,因遇寒热之气相搏,沉滞而成痰也。痰又停聚,流移于胁肋之间,有时而痛,即谓之痰癖。”本病与饮癖相类
中医术语。用以解释人体生理、病理现象,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。来源于医疗实践。其形成和发展,与针灸、推拿、气功等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。从文
证名。指眼睛上翻、白多黑少的症象。亦称瞳子高,戴眼。多因精气竭绝,肝风或痰闭所致。《瘴疟指南》卷上:“如其证目上视,口噤牙关紧闭,昏不知人。”可见于痉厥、瘴疟、癫癎、惊风等。属危候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蛞蝓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即撞刺生翳外障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蓝布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脘部痞闷而悸动有力。多因水气凌心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水在心,心下坚筑,短气,恶水不欲饮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出盗汗不止,宜服牡蛎散治之。”(牡蛎、麦冬、甘草、麻黄根)
指七种癥病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癥瘕证治》:“夫癥者,坚也,坚则难破。……然七癥八瘕之名,经论亦不详出。虽有蛟龙、鱼、鳖、肉、发、虱、米等七证,初非定名,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耳。”《东医宝鉴·杂病篇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