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得气

得气

①指进行针刺时,患者所产生的酸、麻、重、胀、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坚拒勿出,谨守勿内,是谓得气。”《医学入门》指出:“如针下沉重胀满者,为气已至,若患人觉痛则为实,觉酸则为虚。如针下轻浮虚活者,气犹未至。”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的得气,认为“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(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)。如已得气,则应“密意守气勿失”(《灵枢·小针解》)。如未得气,可采取候气催气的方法,促使得气。目前,对得气的理解,大多着重于受针者的感觉,称为针刺感应。详该条。②指针刺后,邪气得以疏泄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索气于胃胳(通络),得气也。”③指治病时,必须掌握天时气候,以及人的脏腑生化关系而用药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主,先甘后咸,……佐以所利,资以所生,是谓得气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问胸腹

    十问之一。问胸腹与辨别脏腑病证有关。胸膈脘腹满闷或胀痛走窜,噫气不舒的,多属气滞;疼痛固定一处,阵痛如针刺的,多为血瘀。钝痛气寒,咯吐痰涎的,多属停痰;胸胁痛、气促不能平卧的,多属饮证、积水。胸膈痞闷

  • 年希尧

    清代官吏。字允恭,号偶斋主人。广宁(今辽宁锦州)人。其父年遐龄曾任清代湖广巡抚等职,兄年羹尧亦任高职。他曾任工部右侍郎等职。因平时浏览金、元名家等著述,并嗜好搜集良方,曾辑刻有《经验四种》(1717年

  • 粉沙参

    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明党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淖(nào 闹)

    ①湿盛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淖则刚柔不和,经气乃绝。”②柔润、滑润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其肉淖而粗理者,身寒。”

  • 苏学士方

    见苏沈良方条。

  • 泡花草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野芝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忍冬花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金银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泻南补北

    治则。即泻心火滋肾水。五行中心主火,属南方;肾主水,属北方。肝实肺虚之证(东方实,西方虚),要使其平衡协调,可采用泻火补水之法治疗。《难经·七十五难》:“泻南方火,补北方水,南方火,火者木之子也;北方

  • 癀走

    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走黄。见该条。

  • 气虚短气

    病证名。内伤短气之一。多由本元素弱,劳伤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短气之症,气怯神离,言语轻微,气不接续。”脉象微弱或见浮大者,为阳微或真阳外越;脉细数、芤涩,为阴血不足。治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