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指因痘毒过盛,继发感染而成。其证患处破烂,脓水淋漓,甚则蔓延遍体。治疗用茶叶适量,开水浸泡后湿敷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与胬肉攀睛相似,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,直达黑睛,即“两头尖薄,中间高厚,肉红色如蚂蝗状,横卧于中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参见胬肉睛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伤寒论》方。炙甘草二两,干姜三至四两,生附子(大者)一枚,猪胆汁半合。前三味水煎,去渣,入猪胆汁,分二次服。治霍乱吐下已断,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脉微欲绝者。
夏暑季节出现的麻疹,与冬春时节发病者不尽相同。夏季炎热,腠理松,汗易出,肺气通畅而咳嗽轻,且麻毒易于透达而疹密。初期宜辛凉轻剂,用银翘散加减;热重者用辛凉重剂,如白虎汤加蝉蜕、浮萍;疹后阴伤者,用增液
【介绍】:唐代本草家。善于辨别中草药,撰有《加诠杂注本草》。
病名。为急性发疹性传染病。又名天痘、天行痘,天疮、天花、天行发斑疮、疫疠疱疮、豌豆疮、登痘疮、百日疮、虏寄疮。由于发病有强烈的传染性,故名天行。因先见点,起胀,灌浆,如花发蕾;七日后收靥,脱痂,如花之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方。黄连末、天花粉末、人乳(或牛乳)、藕汁、生地汁、生姜汁、蜂蜜。搅拌成膏,开水送服。治消渴。
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。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,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