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心

手心
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,又灸间使、手心各五十壮。”《千金翼方》称:“灸黄法,手心中灸七壮。”近代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。主治黄疸,百日咳,小儿疳疾,亦治口腔炎,高血压,指端知觉异常,癔病,精神分裂症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②即掌中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胎鸣

    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
  • 半边头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辨症录·头痛》。边,指边侧。即偏头痛。详偏头痛、偏头风条。

  • 松藤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疮夹斑

    病证名。即与痘相夹而出的红斑。因痘疮毒火郁遏,伤及阴血,血与热相搏,迫血游溢于皮肤之间,故痘与斑相夹而出。症见皮肤上起红癍,片片如云头突起的片状。治宜疏风攻毒。用荆防败毒散,或黄连解毒汤。

  • 凤眼前仁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车前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脊椎。包括胸椎十二节、腰椎五节、骶骨四节。有支柱人体躯干及脏腑的作用。脊内有督脉,其外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。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:“督脉者,起于下极之俞,并于脊里,上至风府,入属于脑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

  • 麒麟血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血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下体痛

    证名。指痛在下身者。见《张氏医通·身体痛》。多由湿热相搏下注所致。治宜清热利湿,可用黄柏、苍术等煎服。若小便不利者,宜用五苓散、二妙丸等方。

  • 血风疮

    病名。指某些瘙痒性皮肤病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。由肝经血热,脾经湿热,肺经风热交感而成。本病遍体可生,初起形如粟米,瘙痒无度,日轻夜重,抓破则流脂水,浸淫成片;病久风邪郁于肌肤,则耗血生火,瘙痒倍增

  • 股不收

    指两腿弛缓无力,屈伸不利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