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口咽热痛,面赤,五心烦热,剧烈腹痛腹泻。严重者可致昏迷,黄疸,肾脏损害,甚至休克死亡。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,如黄连汁
书名。简称《活人总括》。7卷。宋·杨士瀛撰。本书以总括《伤寒论》、《伤寒类证活人书》二书的内容为主,参附杨氏学术见解编成。卷1为活人证治赋;卷2伤寒总括;卷3伤寒证治;卷4~6分述发热、恶风、四逆、头
证名。指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斑和疹两种证候。见《伤寒九十论·发斑证》。点大成片,斑斑如锦纹,抚之不碍手的称为斑,形如粟米,高出于皮肤之上,抚之碍手的叫做疹。斑疹的形色,总以松浮,稀疏,红活为邪浅病轻;
外感伤寒,正气充足、邪势轻微时,可不向里传变;或病程不论长短,主证主脉不变者,是病邪仍在一经,均称不传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,为不传。”“伤寒二三日,阳明少阳证
经穴别名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即气海,又名丹田。详气海、丹田条。
又称胃失和降。指胃通降功能受阻的病机。多由饮食所伤、胃火冲逆或痰湿中阻引起。症见不思饮食,胃部胀满作痛,暖气、呃逆、呕吐等。治宜宽中、消导,和胃理气。
骨名,即骶骨。《伤科汇纂》卷二:“男女腰间,各有一骨,大如掌,有八孔,……即方骨也,”“……方骨一节,在尾蛆骨之上。”
小儿头发稀疏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三:“夫足少阴为肾之经,其荣在发。小儿禀性少阴,血气不足,则发疏薄。”宜内服地黄丸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中脘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亦称醋哮。指醋呛入气管而致的哮吼。《鸡鸣录》:“醋哮,醋抢喉管,哮嗽不止。”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:“醋呛哮,甘草二两,中半劈开,猪胆汁五枚,浸五日炙末蜜丸,临卧茶清吞二、三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