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即芦根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由寒气收敛腠理,阳气不能发越、怫郁而作。多在秋冬季节,项背或周身发疮,如疥如癣;或如疙瘩作痒,浸水结痂,至交春暖即愈。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,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;外搽绣球丸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眩运》。又称晨晕、早起眩晕。指眩晕之常发生于清晨者。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。详晨晕、早起眩晕、阳虚眩晕、痰晕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当归枳壳汤,见该条。
①见《中药志》。即川木通。②见《中药鉴别手册》。即淮通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羊耳菊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肿胀总论》。指因气郁、痰饮,或食滞、虫积,或脏腑虚衰等所致的腹胀。如气结腹胀、痰饮腹胀、食积腹胀、虫积腹胀、肝火腹胀、脾虚腹胀、六腑腹胀等。详各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千顷条。
解剖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指初潮月经。明·万全《广嗣纪要》:“月事初下,谓之红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