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春温

春温

病名。见《温疫论补注·诸家温疫正误》。伏气温病的一种,系冬受寒邪,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(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)。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。治宜清泄里热为主,方用黄芩汤等。如兼有恶寒头痛,则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表里两解。如热入阳明壮热口渴、汗多、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,则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以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。如热入营血,或伤阴动风,均可参用风温治法。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(见《增补详注温病条辨》卷一)。亦有因新感外寒,触动伏气而发(《时病论》)。《类证治裁·温症》:“温为春气,其病温者,因时令温暖,腠理开泄,或引动伏邪,或乍感异气,当春而发,为春温。”参见伏气温病、新感温病、风温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食瘥

    古病名。指食入易消之症,类似消中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有胃口热,食易消故瘥,《素问》谓之食瘥,亦类消中之状,俗名肚瘥。”参见消中、中消、心瘥条。

  • 灸法图

    灸疗著作。敦煌出土卷子。约撰于唐代,撰人未详。现存残卷,书名原阙,后据内容新拟。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,每图旁示穴位、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。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,如板眉、脚五舟、天门、聂俞等。

  • 发枯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多由肝肾血虚,阴血不能濡养毛发所致。其证毛发枯燥不润泽。治宜滋阴养血,佐以清热。内服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。

  • 伤阴

    即真阴耗损。可由于:①阳气偏亢,内灼阴液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阴病。”②伤津的进一步发展。如温热病后期肝肾的真阴受伤,病人出现低热、手足心灼热、神倦、消瘦、口干舌燥,或见咽痛、耳聋、颧红,

  • 鸡冠苋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风

    ①古病名。指因房劳汗出,风邪乘袭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入房汗出中风,则为内风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内风》:“新房室竟,取风,为内风。其状恶风,汗流粘衣被,此其候也,大补黄芪汤。”②指肝风。与外风

  • 无名疬

    病名。即瘰疬迅即发生红肿者。《疬科全书》:“亦有骤然红肿,非色欲所致,即餐膳不谨,此无定名,随症皆可致此。”宜豁痰散结,服消肿汤。

  • 吴冲孺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吴正伦条。

  • 枣花翳还睛散

    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七方。车前子、知母、茺蔚子、人参、防风、茯苓、玄参各二钱,黄芩一钱半。为粗末,水煎,去渣服。治枣花内障,症见风轮旁边,白睛之内,映出白翳,如枣花锯齿之状。

  • 神仙传

    书名,晋·葛洪著。书中所录有八十四人,皆为长生之人。虽涉怪诞,但有些内容对研究古代长生术有一定参考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