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晕痧

晕痧
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晕痧,一时头眩眼暗昏迷跌倒,乃毒痧所致,毒血一冲,必至败坏脏腑,其势甚急,不能少延。盖因毒血与食积痰气,结聚心腹胸膈,而经络不转,气血不通,虽放而血不流,虽刮而痧不显。治法视其食积痰血气阻,及暑热伏热秽气之类,消之散之,俟胸膈一松,则昏迷自醒,然后验其青紫筋以刺之。”宜沉香丸沉香阿魏丸等方。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病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劳汗当风,寒薄为皶。”指颜面及鼻部发生的红色丘疹。类似酒皶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黄惟周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武条。

  • 挟按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即挤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阴

    ①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。与阳明经互为表里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广明之下,名曰太阴”。本经多血少气。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,故有“太阴为开”之说。②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

  • 唐翰文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玉书条。

  • 田氏保婴集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保婴集》。1卷。元代著述,撰人佚名,约刊于14世纪。书中记述婴儿杂病的一些简便医疗药方和灸疗小儿惊癎、疳瘦等病的治法。现有《济生拔萃》本。

  • 章吉老

    【介绍】:见章迪条。

  • 八股牛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藓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痰饮

    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。古称澹(亦作淡)饮。指体内水湿不化而生饮酿痰。①为多种饮证痰证之总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痰饮者,由气脉闭塞,津液不通,水饮气停在胸府,结而成痰。”因

  • 热疝

    病名。指因火邪积聚于阴分所致的疝症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三十三:“热疝大能作痛。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,必有热证热脉,或大便秘结,或小水热闭不通,或为胀为满,而烦热喜冷者是也。”参见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