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又名《杂病证治类方》、《类与》、《王损庵先生类方》。明·王肯堂辑。8卷。本书是《证治准绳》中的一种。书中选集内科杂病、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,予以分类汇编而成。分为卒中暴厥、中风、中寒等30大类,共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即地菍,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又名《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》或《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》。清·文晟辑。成书于19世纪中期。内容为《内科摘录》、《外科摘要》、《慈幼便览》、《增订达生篇》、《编方补遗》、《药性摘录》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清气化痰饮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鼻常流涕不收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风冷伤于肺经,或冷中囟户,皆因小儿涕液不收。盖肺气通于鼻,脑液下通于鼻故也。”治宜解表散寒。用菊花散(《证治准绳》:甘菊花、防风、前胡、细辛、桂心、
经穴名。代号DU3。原名阳关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,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位于腰部第四、五腰椎棘突之间,约与髂嵴相平处。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
见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樟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五。即大正气散,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。多因气火郁逆,或痰滞内结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有颈项肿痛,寒热头眩者,是气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颈项结核浮肿,先寒后热者,此风寒所搏,宜
出《广西志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