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医科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,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,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字嗣立,泉州(今福建泉州)人。本以儒学传家,官至大理评事。以医著名,尤精于外科。尝留意医方,对社会上一般士大夫收秘方而不传的陋习深为不满,于是广集医方并亲自试用,
病证名。见清·阎纯玺《增补胎产心法》。亦名胎前胁痛。多因痰浊瘀阻,或恼怒伤肝,气郁不舒所致。痰浊瘀阻者,痰涎壅盛,胸胁疼痛,治宜祛痰理气,方用二陈汤加减;恼怒伤肝者,烦闷易怒,两胁疼痛,治宜舒肝解郁,
①(dān)。热邪、热气盛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瘅成为消中。”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瘅热焦渴。”②(dǎn)。通疸。黄疽病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肝传之脾,病名曰脾风,发瘅,腹中热,烦心,出黄。”
出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八角茴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百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汉英韵府》。为破布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三商之一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夏云集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履乾。陕西三原人。研究医书,间或为人治病。
即《医宗金鉴》卷77~78。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,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24症,外障48症。均编成七言歌诀,附加注释,内容简明实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