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元亮
【介绍】:
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镜源》4卷、《病源手镜》1卷,均佚。
【介绍】:
唐代医生。撰有《五脏镜源》4卷、《病源手镜》1卷,均佚。
出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二。即疔疮。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注撰《卫济宝书》一卷,为治痈疽等外科疾病方书。
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。外感病的发展演变,有一定的顺序。从某一经的证候,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。一般按六经顺传,即:太阳经→阳明经→少阳经→太阴经→少阴经→厥阴经。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。《伤寒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淳古。益州(今四川成都)人。精通医学,任成都路(今四川成都)医学正,撰有《难经本旨》一书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狗屎花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紫金莲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四肢痿软无力、失去活动能力的症象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脾气虚则四肢不用。”《医权初编》卷上:“脾病而四肢不用,有虚有实。《内经》专主于虚,谓脾主四支,今脾气虚弱,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以灌溉乎四支,
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舒卡·年姆尼多吉为主,包括著名医家舒卡·洛追给布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其特点是擅长使用清热药物,对温热病的治疗有良效。此学派还以擅长绘制人体解剖图的绘制著名于世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其疮潜隐皮肤,钻刺剧痒,搔抓不知痛。治宜内服消风散,外搽绣球丸。类似结节性痒疹。
经穴名。代号:LI10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亦称三里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2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,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。主治肘臂痠痛,上肢不遂,齿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