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
指毒物、毒害、疫毒。①病因之一。疮疡发病中,常见的病因有火毒、热毒;虫兽咬伤而感受邪毒的如蛇毒、狂犬毒、疫畜毒;先天禀赋不耐接触某物而受害者如漆毒、沥青毒等。②病证名。疮疡之泛称,如疮毒、痈毒、阴毒、阳毒等。
指毒物、毒害、疫毒。①病因之一。疮疡发病中,常见的病因有火毒、热毒;虫兽咬伤而感受邪毒的如蛇毒、狂犬毒、疫畜毒;先天禀赋不耐接触某物而受害者如漆毒、沥青毒等。②病证名。疮疡之泛称,如疮毒、痈毒、阴毒、阳毒等。
气功学著作。作者蒋维乔。本书与前编不同之处,在于前编近于道家方法,此编则是佛家方法,主要依据《小止观》及《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》而作。全书分六章,内容包括:静坐前后之调和功夫、正修止观功夫、善根发现、觉
【介绍】:一作巫方,上古时代医家,相传为尧帝之臣。据《诸病源候总论》载:巫妨著有《小儿颅囟经》,后世不传,是为小儿方之始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痨瘵源流》:“有血虚热,必兼燥渴,睡卧不安,宜圣愈汤、人中白丸两方参酌用。”参发热、血虚发热条。
①腹下的肥肉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多气而皮纵缓,故能纵腹垂腴。”②肥胖。
手掌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掌受血而能握。”
病证名。指黑睛生翳如云片状者。清·黄岩《眼科纂要》卷四:“眼初发,赤肿若难开,云障渐生失调理,久则血凝不散结成灾,玉翳白皑皑,肝病积热冲入眼胞来。”参见翳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骏宁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研究伤寒学,对《伤寒论》十分尊崇,与车宗辂(质中)共撰《伤寒第一书》(1780年)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散,见该条。
天朞,是天的一周,即天的三百六十五度,就是一年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五运更始,上应天朞,阴阳往复,寒暑迎随。”
指头维穴部位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阳明根于厉兑,结于颡大。颡大者,钳耳也。”楼英注:“颡大谓额角入发际,头维二穴也,以其钳索于耳上,故名钳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