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儿科。又名哑科。见《医学正传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襁褓至一岁,曰牙儿。二岁曰婴儿,三岁曰奶童,四岁曰奶腥,五岁曰孩儿,六岁曰小儿,以至十五岁,皆以小方脉治。”
见《刘涓子鬼遗方》。即松香,详该条。
宋代医疗福利设施。据载系专为在寒冬季节收养老、幼、贫病和无依之乞丐而设。
①指阳维之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肉里之脉,令人腰痛,不可以欬,欬则筋缩急。”王冰注:“肉里之脉,少阳所生,则阳维之脉气所发也。”②指阳辅穴。张志聪注:“肉者分肉,里者肌肉之文理也……足少阳阳辅穴,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霍乱痧,痛而不吐泻者,名干霍乱,毒入血分也,宜放痧。新食宜吐,久食宜消,食积下结宜攻。痛而吐泻者,毒入气分也,宜刮痧;有痧筋则放,宜调其阴阳之气。须知肠胃食积,
中焦指脾胃。即湿邪阻滞脾胃,影响其运化功能。症见头重、怠倦、脘闷、腹胀、纳呆、口粘渴、喜热饮、小便短赤,舌苔厚白或腻,脉缓等。
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产后双脚痛不可忍者,乃下血虚也。下元清冷,寒邪入骨。治宜乌药顺气散加减(乌药、姜蚕、桔梗、枳壳、天麻、白芷、干姜、川芎、石南藤、陈皮、乳香、麻黄、甘草、桑寄生、葱头,加姜
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指凝脂翳症之翳色黄若鹅脂者。详凝脂翳条。
①同鬲,即横膈膜。《人镜经》:“膈膜者,自心肺下,与脊、胁、腹周回相著,如幕不漏,以遮蔽浊气,不使熏清道是也。”《难经·三十二难》:“……而心肺独在膈上者。”十二经脉中,除足太阳膀胱经之外,十一经都或
八风之一。指从东南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东南方来,名曰弱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胃,外在肌肉,其气主体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