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流行性乙型脑炎

流行性乙型脑炎

病名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。发生于夏秋之际。属于暑温暑风暑痉暑厥范围。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,先在阳明气分。临床以发病急,病情变化大,高热,头痛呕吐,嗜睡惊厥,昏迷等为主症。在恢复期和后遗症阶段,又可有余热稽留和各种轻重不等的神经精神症状。由于本病的发病季节,正值“暑气下迫,湿气上腾”即暑湿行令的时期,因此,暑邪为本病的主要原因。暑为阳邪,易于化火动风,所以高热可引起抽搐、昏迷;即所谓热极生风、风动生痰,痰盛生惊。而热、痰、风三者的病机转归又是互为因果,互有联系,尤其在重型病例中,病情来势凶猛,常因高热、昏迷、抽搐的持续,而出现呼吸、循环衰竭。其主要转归是热、痰、风相互充斥,风火相煽痰闭清窍,从而由闭及脱,而产生呼吸不整,面色灰滞、白,四肢不温,腹胀,脉息微细而促等内闭外脱的危象。在重症病例中,热、痰、风三症往往互为存在,在早期,多属实证闭证;在后期,若因病邪久留,脏腑经络、气血的功能受到严重的耗损,余邪留在经络,或津液耗损,则以虚为主,或虚中夹实,往往留有各种轻重不同的后遗症。治以清暑解毒为主。初起在表,用新加香薷饮;暑热偏重,用白虎汤加减。同时,因暑必挟湿,所以需配合芳香化湿之剂,如甘露消毒丹;暑风盛者,用羚角钩藤汤;暑湿挟痰,用温胆汤加减;严重病例,高热者,配紫雪丹;昏迷者,配安宫牛黄丸;惊厥者,配至宝丹。恢复期发热,多为余邪未尽,可用清络饮。呼吸衰竭,可取膻中中府肺俞等,用10%人参注射液,作穴位注射。危重病例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胶

    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黄明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履霜集

    医论著作。3卷。清·臧达德撰于1814年。内容以叙述诊疗经验为主。卷1论虚劳病证治,包括虚损痨症总论,虚劳阳证、阴证辨证,分述各证,阐析较详;卷2~3论妇、儿科病证之治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水锦花

    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密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八虚

    指五脏病邪随经脉留客于肘、腋、髀、腘等八处关节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人有八虚,……以候五脏,……肺心有邪,其气留于两肘;肝有邪,其气留于两腋;脾有邪,其气留于两髀;肾有邪,其气留于两腘。凡此八虚者,皆机

  • 阴茧

    病名。见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因肝火湿热太甚下注,或新婚伤损,或交合不洁染毒而成。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,形如蚕茧。治宜清肝泻热解毒。方用逍遥散加减,或用甘草水薰洗。

  • 痘疹广金镜录

    书名。3卷。清·汪琥撰。约刊于17世纪。本书根据《痘疹金镜录》予以补充修订而成。

  • 右苇散

    ①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七引《集验方》方。又名石苇瞿麦散。石苇、葵子各二两,瞿麦一两,滑石五两,车前子三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,日三服。功能清热利水通淋。治淋病,小便不利,溺时刺痛。②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七引

  • 促脉的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,名曰促。”详促脉条。

  • 冷瘘

    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三。即冷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马蹄决明

    见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决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